前言
浦东新区探讨新一轮改革之际,因时间冲突,不能与会,十分遗憾之余,只能谋求书面献计。
作为上海 “五个中心” 建设的核心区和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浦东新区已在引领区、自贸区等国家战略推动下取得显著成效,2024 年地区生产总值达 17752.3 亿元,占全市比重 33%,三大先导产业规模突破 8300 亿元。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浦东亟需以更具突破性的改革举措激发新动能,在全球竞争中巩固引领地位。
结合现有基础与未来需求,新一轮改革可围绕功能升级、制度创新、优势塑造三大维度纵深推进。
一、聚焦功能跃升,构建四大中心
功能平台是浦东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核心载体,需瞄准国际规则空白与产业痛点,打造具有垄断性优势的功能集群。
1、在航运领域,依托上海港连续 15 年全球第一的集装箱吞吐量优势,建设国际海运交易所势在必行。当前全球海运定价权被波罗的海海运交易所主导,而浦东已具备完善的港口基础设施与 10.64 万亿元的口岸贸易规模,可通过整合海关、物流、金融等数据资源,推出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海运指数,逐步打破新加坡在海运定价与清算领域的垄断地位,形成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匹配的定价话语权。
2、在数字经济领域,需升级现有要素交易平台能级。上海数据交易所已挂牌数据产品超 5000 个,但仍需向 “国际算力及数据资产交易中心” 转型,可依托浦东数字运营中心的数据资源平台,建立算力交易标准与数据资产估值体系,实现算力调度、数据交易、知识产权保护的全链条服务。同步搭建全球科技悬赏交易中心,借鉴英国经度奖与靖江特殊钢技术悬赏经验,设立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多层次榜单,通过 “里程碑式考核 + 分阶段资助” 模式,撬动全球创新资源破解 “卡脖子” 难题。
3、在金融领域,抓住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落沪的机遇,升级建设数字人民币及贸易数字主权货币清算中心。依托上海清算所的大宗商品清算通平台经验,拓展数字人民币在离岸贸易、跨境投融资中的应用,对接 “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 项目,提升人民币在全球贸易结算中的占比,破解当前离岸贸易 80% 通过新加坡等中心结算的困境。
4、在生物医药领域,整合张江科学城 14 个大科学设施与浦东医疗谷资源,打造全球 AI + 生物医药创新全链路服务中心。发挥浦东 4100 亿元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与丰富的临床试验资源优势,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优化药物研发流程,建立 “靶点发现 - 临床试验 - 成果转化” 的快速通道,将 “科技悬赏 + 众包研发” 模式嵌入创新链条,加速创新药与医疗器械落地。
二、深化制度创新,高密度集成要素
制度创新是吸引全球资源的关键抓手,需针对高端资本、顶尖人才、龙头企业打造差异化政策体系。
1、针对家族资本集聚,推出靶向性政策对冲新加坡虹吸效应。新加坡单一家族办公室已突破 2000 家,其税收优惠与移民政策吸引力显著。浦东可设立家族办公室绿色通道,提供涵盖外汇管理、税收优惠、遗产规划的一揽子方案,参照 “外资高管周周见” 机制建立专属服务体系。通过打造全球财富管理峰会等平台,吸引马斯克级意见领袖集聚,形成 “资本 + 智慧” 的聚合效应,推动家族资本从 “向外配置” 转向 “向内投资”。
2、针对顶尖人才落地,实施 “科学家工作室 + 产业院” 计划。利用科技部专项资金与创新基金,为诺奖获得者等顶尖科学家提供定制化支持,采取 “一幢楼 + 全配套” 模式,整合研发场地、科研经费、团队配置、成果转化等服务。依托浦东现有 16 所高校与 50 余家科研院所的基础,建立 “科学家领衔 + 市场化运营” 机制,推动基础研究成果向产业端快速转化,形成 “人才集聚 - 科研突破 - 产业升级” 的良性循环。
3、针对企业总部集聚,强化 “研发 + 资本 + 管理” 的多维吸引力。浦东已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129 家,但需进一步聚焦总部功能升级,重点吸引世界 500 强与中国 500 强设立研发总部与资本运营总部。可整合 “1+38+X” 投资促进网络资源,提供研发设备进口免税、跨境资金池管理、国际化人才子女教育等专项政策,同时搭建全球未来产业路演平台,依托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展会品牌,打造科技要素与资本对接的高效枢纽。
三、塑造比较优势,探索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根基
立足浦东实际,从基层治理、国企改革、政策激励、国际合作四个维度打造独特优势。
1、借鉴拥有一百二十家A股上市公司的深圳粤海街道经验,推进基层产业治理创新,同时规避其产业流失风险。以街道为单元实施精准产业规划,建立 “一街道一特色产业” 格局,如张江街道聚焦集成电路、陆家嘴街道侧重金融科技。赋予街道招商自主权与考核激励权,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通过 “服务包” 制度解决企业发展痛点,培育类似粤海街道的上市公司集聚高地。
2、创新国企激励机制,建立以 “职业生涯创造增加值” 为核心的价值分享制度。针对国企核心贡献者,将产业培育、项目孵化、市值增长等指标纳入考核,通过股权期权、项目分红等方式实现价值共享,激发国企在战略产业布局中的引领作用,避免传统考核机制的短期化倾向。
3、建立企业贡献积分制度,形成动态激励机制。对入驻企业按 “投资规模、税收贡献,招商引智、科技突破、供应链带动” 等维度设立积分标准,累积积分可兑换税收减免、用地保障、人才配额等优惠。参照 “准营承诺即入制” 的改革经验,实现积分核算与优惠兑现的全流程线上办理,提升政策获得感。
4、构建国际化科创合作网络,与全球顶尖科创中心建立绿色通道。在浦东打造全球头部高校优势院系亚太发展中心,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联合招生与科研攻关。建立与硅谷、特拉维夫等科创中心的成果交易机制,通过 “技术认证互认 + 知识产权共保” 模式,加速国际先进技术落地转化,提升浦东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节点地位。
中国 “制度型开放新高地”,浦东应该也必须争取成为其第一高度,在制度,平台,体制上形成重大突破,担当好每个时代上海总是冲在滩头阵地,向大海,向未来一寸寸延伸,向千里奔腾的大江之雄焊,与澎湃大海争锋夺势,开疆拓土,不断定义自身的新前沿,也不断重塑自我的使命。
白万纲 10月26日晚,虹桥机场,夜色如翡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