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969-110
菜单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丨筑牢强盛之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5年10月29日


今日,上海华彩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裁白万纲博士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周雪松的专访: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七大主要目标,“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是其中之一。全会要求,“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企业界人士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强调,科技自立自强从来不是闭门造车的选择,而是被时代推着向前的必然,更是主动谋局的清醒。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仅要有“金刚罩”,还要有“杀手锏”,尤其是要打造自主可控、全球领先的高科技产业体系。

图片
01
根系扎得深,才能扛住狂风暴雨

上海华彩咨询公司总裁白万纲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多因素推动世界秩序重构,中美科技竞争进入关键期,中国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的优势已触碰到美国的科技霸权根基,我们必须将零散突破系统化,避免被美西方用技术藩篱分割、围堵。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入范式转换窗口期,此时强调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抢占未来十年全球科技规则制定权的必争之举。

他认为,当前经济增长动力面临根本性切换,传统贸易红利、城镇化增量已难再现,生态约束收紧,唯有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催生新质生产力,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特邀研究员、远望智库产业顾问金思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并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意义重大。

“现在国际上科技竞争太激烈了,西方国家老是对我们搞技术封锁,像美国限制芯片出口、欧盟在工业软件上设置壁垒、日本管控光刻胶材料出口,这就像是给我们的高科技产业围了个圈,要是我们不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那就得被他们‘卡脖子’,国家经济安全和长远发展都得受影响。”金思宇对记者说。

中盛投资CEO杨永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强调,科技自立自强从来不是闭门造车的选择,而是被时代推着向前的必然,更是主动谋局的清醒。放眼国际,某些西方国家动辄挥舞技术封锁大棒。再看国内,我国的研发投入强度已接近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但基础研究占比仅为6.3%,远不及美国的17%,就像一棵大树,枝叶再繁茂,根系扎得不深,终究扛不住狂风暴雨。

杨永强认为,全会强调的“自立自强”有三重深意。其一,是安全的底线——把关键核心技术握在自己手里,才能让产业链供应链不“断链”,让国家发展不被别人“卡脖子”,这是生存之基。其二,是发展的引擎——当经济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不会凭空而来,唯有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才能让增长有“成色”、发展有“后劲”。其三,是全球的话语权——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我国专利数量已居世界首位,但中西方在国际科技规则的制定权方面仍有差距,唯有自立自强,才能从“跟跑者”“并跑者”变为“领跑者”,在全球创新网络中赢得更多话语权。

图片
02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仅要有“金刚罩”,还要有“杀手锏”

全会提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经济是未来的主要经济形态。”2021年10月1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牵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尽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要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就必须立足于科技自立自强。”欧阳日辉强调,我国之前提出的多个方面的“强国”战略,必须以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底座,筑牢强国之基。

金思宇说,科技自立自强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只有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了,我们才能按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践证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强了,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也会跟着提高。只有科技自立自强才能保障国家安全,也只有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自主可控,我们才能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他认为,教育能为科技进步提供人才支持,科技发展需要人才来推动,而人才培养又离不开教育的作用,统筹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就能在更深、更宽、更大的范围内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技术链、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和深度融合。

中欧资本董事长张俊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不仅要有“金刚罩”,还要有“杀手锏”,尤其是要打造自主可控、全球领先的高科技产业体系。在半导体产业,要实现从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核心设备(如光刻机、刻蚀机)、材料(如大尺寸硅片)的全产业链闭环。在材料产业,要占领所有关键战略材料的制高点。

谈到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张俊指出,目前AI大模型只是一种中间态技术,具体还需要落地到诸多领域,如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挑战还是比较大的。

“如果说‘十三五’‘十四五’被定位为科技创新‘抵达珠峰大本营’的阶段,核心是夯实基础,解决有无和规模问题,那么‘十五五’及以后的目标就是‘冲击登顶’,核心是解决‘高精’和‘引领’问题。”张俊对记者说。

图片
03
科技自立自强带来的产业机遇将呈现全景式爆发

白万纲认为,“十五五”时期,中国科技自立自强带来的产业机遇将呈现全景式爆发。他对此作了具体分析。

突破“卡脖子”领域: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轴承等领域将形成完整产业生态,实现从依赖到自主的根本转变。

传统产业重构领域:以“人工智能+”“数字+”重塑制造业、服务业,智能工厂、远程医疗等新业态将迎来井喷。

新兴产业领域:新能源、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领域将成长为万亿级增长极,重塑全球产业格局。

未来产业领域:量子计算、生物制造、核聚变能等领域的技术先发优势,将奠定中国在未来三十年全球竞争中的基础地位。

“在产业链主导权方面,通过技术输出整合区域资源,将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的新型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重塑世界经济版图。”白万纲说。

图片



【全文完】

以上内容及图片转载自《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周雪松专访

华彩咨询|定制化集团管理咨询服务

  • 战略规划

    集团战略
    十五五规划
    数字化转型
    产业发展规划
    战略执行体系
    战略绩效管理

    MORE>>

  • 治理与管控

    集团管控体系
    党建与公司治理
    外派董监事
    授权体系
    组织与流程体系
    管控模式

    MORE>>

  • 组织与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管控体系
    人力资源规划
    薪酬与绩效考核
    激励体系
    三项制度改革
    企业文化

    MORE>>

  • 风险内控

    合规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集团内控体系
    内控制度与流程
    信息化
     

    MORE>>

  • 国资国企改革

    国资监管
    国资布局
    两类公司
    改制与重组
    混合所有制改革
    链长制与产业链

    MORE>>

  • 热点服务

    创世界一流企业
    国资经营评价
    存量资产与有效投资
    资本运作
    培训课程
    华彩商学院

    MORE>>

  • 首页
  • 咨询热线
  • 提交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