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国内在区域规划方面的变化主要呈现如下:
1、北京城市群,上海城市群,粤港澳城市群已经是三大国际级城市群。未来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金融地位都不可小觑,将会发展成为中国的国际资源整合中心、创新中心、文化中心和时尚中心。
2、区域一体化也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力量,继京津冀一体化推动以来,跨越11个省市(川渝滇黔湘鄂赣徽苏浙申)的长江经济带打造已经开启,未来多个地区还将会进一步打造一体化,长远来看长三角深度一体化,粤港澳深度一体化,大西北,大西南,大中部,大海西,大东北等七大区域一体化在十三五期间将会推出三到四个。
3、多个新区的共同发展。中国现在已有十个新区,其作为拉动地方财税体制和基础设施,经济,科技发展的一个高政策自由度和支持力度的特区,国家对其改革推动力量是不容被低估的,例如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4、多个区域中心城市群,围绕两纵三横的城镇化格局,打造四大城市群为首的22个左右的城市群,其中四大城市群包括哈长地区,成渝地区,中原经济区,长江中游地区。十三五期间,22个城市群很有可能会升级到32个,如下所示:
其一是已基本建成的11个城市群,包括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辽宁半岛、长江中游、中原、成渝、关中、海峡西岸、海峡东岸。
其二是正在建设的14个城市群,包括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呼包鄂城市群、兰州城市群、乌昌城市群、黔中城市群、银川城市群、拉萨城市群、太原城市群、石家庄城市群、滇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南宁城市群。
其三是7个潜在城市群,包括豫皖城市群、冀鲁豫城市群、鄂豫城市群、徐州城市群、浙东城市群、汕头城市群、琼海城市群。其中,豫皖城市群、冀鲁豫城市群、鄂豫城市群均属于区域级城市群,豫皖城市群包含城市:阜阳、亳州、商丘、周口;冀鲁豫城市群包含城市:安阳、鹤壁、濮阳、聊城、菏泽、邯郸;鄂豫城市群包含城市:信阳、南阳、襄樊、随州、驻马店。
6、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将会推动微观层面上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格局的变化,将是中国在世界发展力量失序背景下,进行自我发展的重要探索,是推动中国以一定速度冲击问题,冲击矛盾的战略性措施。